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想要更多的了解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1煊煊是我们班有名的“小淘气”,每次上课不光自己不好好听讲,还会去打扰别的小朋友,不管上课、入厕、喝水……都在告煊煊的状,我也曾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但是效果都不太好,也一直没有好的办法令他改变。
这天,我正在上课,嗓子忽然哑了,我让班级老师看着,我去卫生间咳了咳,从卫生间出来时我看见煊煊正拿着我的水杯等着我,看到我出来,立马把水杯递给我说:“老师,你嗓子哑了,要多喝水,注意保护嗓子。”听到煊煊的话我一时竟不知如何说,我没想到这些话竟然会是从“小淘气”的嘴里说出来的,原来煊煊也会这么暖心,我放下水杯,蹲下来抱着煊煊说:“煊煊,你真的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心疼老师,你要是在平时和小朋友能友好相处会更好,老师相信,不管是小朋友还是老师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和你一起玩”。煊煊听完我的话,我能从煊煊的眼神里看到高兴、自信。从这件事也让我明白,只要我们对孩子从多方面观察,就能发现孩子身上不一样的闪光点。
评语:在孩子的身上有闪光的一面,我们就去发现和感受。当幼儿出现问题时,要拉进彼此的距离,耐心教育,使其感受到老师既严厉又和蔼,既宽松又坚持,在角色转换中引导玩儿成长。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2爱,就是在你不经意间那始终望向你的眼神
——题记
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孩子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感受着他们的感受,快乐着他们的快乐,成长着他们的成长。如果你没有走进孩子的世界,你永远都不会了解单纯的如同白纸一样的孩子,他们的小脑袋里怎么装着那么多新奇、古怪的想法,他们竟有一个如此光彩陆离、充满梦幻的世界。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那扇窗,就可以触摸到一个真实的内心世界。孩子们的眼神是最天真、最无邪的,而同时孩子的眼神也是最犀利的,能洞察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变化,同样他们也会通过老师的眼神来做出自己的判断。
又到了区角活动的时间了,每到这个时间,孩子们都会特别的活跃,整个活动室就像杂技团一样热闹,当然这也是我们老师最为忙碌的时候。每次组织区角活动,我们都会多次强调让幼儿保持安静,可是孩子一旦投入到游戏中,就会忘乎所以,自然也不会记得老师的叮嘱。有一次在组织区角活动时,孩子们又吵闹了起来,我无奈的看了他们一眼,正准备大声制止孩子们的吵闹,就在这时,我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小嘴巴!”,孩子们刚才还吵作一团,可听到同伴这么一说,立刻回应:“请安静”,然后整个活动室变得安静极了。我觉得特别不可思议,仅仅是一个无奈的眼神,就被小朋友捕捉到了,就能让吵闹的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孩子们是多么的敏感啊,他们察言观色的能力甚至比我们成人都要强。我想,是不是有时候,一个眼神的表达就会胜过长篇的说教呢?
孩子们特别期待每个学期开展的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他们都希望在爸爸妈妈或者是叔叔阿姨面前表现自己。活跃的孩子总会成为焦点,而那些胆小内向的孩子却总是默默无闻。在本学期的半日开放活动中,我们班组织了《毛毛虫变蝴蝶》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郭老师让小朋友模仿蝴蝶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动作,首先模仿的是蝴蝶的卵,大部分小朋友一动不动,只有奇炳旭小朋友将身体蜷成一团在轻微的抖动,然后郭老师将他叫到前面,问:“其他小朋友都不动,你为什么要抖动呢?”,齐炳旭看着郭老师没有说话,郭老师看到了他眼神中流露出的疑惑与不安,仿佛是在询问: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呢?看着胆小的奇炳旭小朋友,郭老师把他搂了过来,说:“不要怕,你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老师觉得你做的特别棒”,郭老师满含期待与鼓励的望向奇炳旭,那种眼神感染了我们所有的人。奇炳旭小朋友听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看着老师鼓励的眼神,大胆的说:“因为它在长大”,我分明看到了奇炳旭眼中流溢的光彩与自信。是呀,一颗米粒般大的卵要变成毛毛虫,那得有多大的变化啊,孩子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啊,孩子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妙啊。郭老师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因为他表现得太好了,家长们也报以赞许的掌声。谁能想到平时那么胆小、怯懦的他,竟然敢在这么多人面前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这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力量,而这一切都源于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这是多么的神奇呀!
老师的眼神是一根魔法棒,能让哭闹的孩子变得高兴起来;能让胆小内向的孩子主动走到台前;能让调皮的孩子变得懂事些;能让好动的小朋友安静,不打扰别人……
老师的眼神是一股清泉,能滋润小朋友渴望被关爱的内心。
老师的眼神是一缕春风,拂过孩子的面庞,打开孩子的心结。
老师的眼神是一束冬日阳光,温暖孩子、温暖家长。
为什么老师的眼神会如此的神奇,因为每个眼神都包含着我们对孩子、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爱是什么?爱就是你无助时的慰藉,爱就是你失意时的鼓励,爱就是你成功时的欣喜,爱就是在你不经意时那始终望向你的——眼神。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3皓皓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心思细腻,上进心强,但不擅表达,因此在集体中往往容易被人忽略。
一天,皓皓妈妈主动找到我说:“老师,不知道孩子最近怎么了,总是不愿意上幼儿园,问他是不是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事,他也不告诉我,您观察到他情绪上有变化了吗?”我脑子回想了一下说:“皓皓是个比较内秀的孩子,平常虽然看不出有多开心,但所有活动都还挺好的。但既然您反映了这个问题,我们一定会引起重视,最近会更加关注一下孩子。”
中午我赶紧跟其他三位老师说了皓皓妈妈反映的情况,大家从平常的活动、吃饭、交往等各方面回忆了皓皓最近的表现,似乎也没发现什么异常,于是便跟皓皓妈妈沟通道:皓皓在园里一切正常,没有发现问题。
可妈妈仍不相信,连续几天都不厌其烦地跟每位老师询问孩子的情况。我们很纳闷,孩子明明好好的,为什么还是不放心,难道是因为妈妈太紧张,把情绪传染给了孩子才造成了这种情况?于是,面对皓皓妈妈每天的“例行询问”,我们的态度也变得从开始的积极配合到逐渐敷衍。
直到有一天,在折纸课上我们才意识到,是我们错了。
区域游戏时,我带着孩子们学习用纸折小船,大家都很开心地折着,也很快折好了。个别孩子在比较难的步骤上不太会,但也在老师的帮助下都基本完成了。
大家拿着小船去水池比赛,玩得可高兴了,只有皓皓一个人垂头丧气。我问他:“皓皓怎么不开心呀?”他说:“老师,我不会折小船。”我很惊讶:“只是有一个步骤不太熟练呀,已经很棒了!”皓皓迟疑了很久才说:“我折不好,我就不开心。”那一刻,我突然发现皓皓对自己的要求竟然这么高,于是试着安慰他:“ ……此处隐藏6505个字……正说幼儿园美术教学要以创造为主,活动中进行讲解,这样会限致幼儿的思维。我觉得不然,创造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认清这两者的关系,在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更好地进行美术教育。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11在“我们的身体真有趣”活动中,教师在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孩子绘画的“怎样保护五官”图片,并提问:“请小朋友看一看耳朵的图片,想想有哪些方法能保护耳朵?”话音刚落,杰杰大声喊:“老师,画画为什么能放大?”孩子们纷纷议论:是呀,这是怎么回事?是放大镜吧?好像是灯光照的……教师因势利导:“这叫实物投影仪。我们来一起找找奥秘,看看这物体是怎么变大的?好不好?”孩子决定到科学发现室里做实验找秘密,有的孩子拿放大镜,看图画、自己的指纹等物体如何变化的,有的拔了一根头发放在显微镜下专注地观察着,有的在实物投影仪下做手影游戏……
在活动中,杰杰冒出意想不到的奇问,引起了同伴的“共鸣”。教师发现了孩子们新的兴趣点,及时调整活动安排,适当地加以引导,帮助孩子们通过猜想、验证的主动探究,自己去寻找答案,孩子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正如人们常说的:“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我们的活动就是要保护他们的主动性,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不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顺应他们的兴趣和要求,在孩子们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因为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在活动中总会兴致勃勃、全神贯注地去探索,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兴趣和探索、成功有着必然的联系。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时机,随时随地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探究、去思维,让孩子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12教师,一个神圣而高尚的职业,自古以来对老师的溢美之词何止万千,像春蚕、烛光、慈母、园丁、火种、石阶等等比比皆是,老师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尊敬,是因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启蒙者,还是文明的化身,行为的楷模。
为人师表,幼儿教师的本身就是最现实的活教材。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启蒙教育,幼儿园是儿童走进社会的第一站。人生最初的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幼儿教师是这个时期对其产生影响的关键人物。这个期间的孩子情趣广泛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是孩子们接受外界影响,形成性格特点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家长、周围人的语言行为,为人处事,时刻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对幼儿今后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在他们心里教师的话比父母的话还重要,在他们眼里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效仿的偶像,老师的举止言谈如此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其作用是其他任何人替代不了的,也是幼儿教师一个有别于其它职业的突出特点,抓住利用儿童这种心理特点用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的言谈举止,端庄的形象仪表,得体的待人接物来影响和改变儿童入园以前不良习惯对幼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幼儿的教育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特别注意自身素养。在教育他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完美自己,时刻谨记“为人师表”,教育好每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每一位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幼儿教师肩负的伟大社会使命和光荣职责,明确幼儿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道德素养,真正热爱幼儿与幼儿教育工作,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幼儿教师。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13离园前,我给班上的小朋友整理衣服,发现班上的一位小朋友鞋子穿反了。记得吃点心时,班上生活老师给他纠正过一次,玩游戏前,我也给他换过一次。这孩子好动,手快、脚快、嘴巴快、脑子反应也快,可为什么总是穿反鞋子呢?我拉着他的手,平心静气地问他:“你的鞋子反着穿舒服吗?”谁知他居然回答说:“舒服。”这孩子他一向敢做敢当,从不在我面前撒谎,看来,他说舒服一定有他的道理。于是,我说:“鞋子反着穿还舒服,我就想不明白。”他凑近我的耳朵神秘地说:“鞋子太大了。”我恍然大悟。
鞋子大了一点,反着穿才便于活动。好办法!多聪明可爱的孩子。这件小事使我联想到:一个教师,要善于调查研究,细心观察和分析事情的原委,正确对待幼儿反常举动,这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师对幼儿反常行为不问青红皂白,仅凭表面现象和主观判断批评幼儿,不仅会压抑幼儿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更会深深挫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14下班后,在门囗等待已久的家长,随着保安人员把大门敞开,教师到家长手中接送卡收齐,孩子们安安全全的让家长接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就是在这种情景下结来了自己紧张而忙碌的一天。
一天没见到孩的家长,心里总觉得对孩子说些什么,总想把积攒了一天的思念之情,告诉亲爱的小宝宝。你看,一见面又是亲又是抱的,小宝宝们也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尽情的欢笑。有的孩子还跟父母撒娇,要这要那,我发现有的孩子一见到父母便拽着买口香糖、水果冻等之类的小食品,甚至让爷爷奶奶买玩具,买蹦蹦床等。每位家长也豪不各啬地满足孩子这样那样的要求,而孩子的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也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慢慢的养成了。有的家长则不这么认为,面对孩子的种。种要求,他们不是一味迎合和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是主动与孩子交流,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为中心,边走边谈并引导孩子回忆老师所教的新知识。
家长通过与孩子谈话,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够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情况,对幼儿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15《培养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实质是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的结果负责。当孩子对的行为果实给自己造成消极后果时,要教育孩子不要归咎于它物,不要责怪别人,而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去选择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好多家长却在自觉不自觉的帮孩子推卸着孩子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天气很冷,还飘着雪花,有个孩子迟到了,我问他原因,他说都是因为妈妈没叫他,他迟到了。而那位陪同他前来的爸爸竟也连声说;都是他妈妈今天早上没早叫他,所以起来晚了。
平时很多这样的事情,就从这个例子看,它的特点是错误的家教扭曲孩子的责任心,是过分保护型家教。过分的保护性家教是就是父母替孩子代劳了太多不应该代劳的事情,其实质是溺爱。后果是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培养出的孩子懦弱、依赖与无能,缺乏自立意识、自理能力、和应有的责任心。
在一种就是,‘是非不分型’家教的家教。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们看到孩子身上‘是非不分的’消极现象,其实都是家‘教’给孩子的。在孩子面前家长应该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要把自己重亲情、轻法理,重私利、轻功德的‘劣根性’传染给孩子。
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要从小指导孩子在自己行为的选择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例如,让孩子理解按时起床上幼儿园是自己的责任,不能能按时起床去幼儿园,迟到了应‘怪’自己,而不能怪爸爸妈妈,总之,家长要注意通过正确的家教从小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责任观,用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